中经评论:培育农业国际合作竞争新优势
但总的原则还是总量适度增长,优化信贷结构,提升政策效率。
因此,杨登辉建议,要鼓励技工院校走进企业开展调研,针对企业实际需求为在校生开设课程,精准提升职业技能。省委十三届二次全会提出,突出制造业当家,高水平谋划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。
因此,他计划在今年的全国人大会议上呼吁,加快将技工院校的招生纳入职业教育统一招生平台。心怀赤诚,这位世界冠军以教育初心踏上代表新履程。受益于技工教育,杨登辉清晰了解这一事业发展的意义所在。先进的技术和设备都需要一线产业工人来实现和操作,一名科技人才的背后可能站着近百名技能人才。目前,全省技能人才总量达1850万人,其中高技能人才631万人。
从采访中,记者也能够真切感受到他对于代表身份的重视。新手代表如何更好地履职?杨登辉第一时间拿起电话,请教以往结识的各行业人大代表。创新推广人才贷浙科贷专精特新贷等科创信贷产品,2023年,科创信贷规模力争新增超200亿元。
11.打造高水平科创平台。支持行业龙头企业、研发机构组建省技术创新中心,市和区、县(市)按照省财政补助额的2倍进行配套支持。支持构建科技领军企业和科技小巨人企业牵头、高校院所支撑、各创新主体相互协同的创新联合体,其形成标志性成果的重大科技项目,省、市、区县(市)联动给予最高3000万元财政经费补助。26.支持打造服务业重点平台。
在符合国家和省市有关规定前提下,从土地出让收入中提取1%,安排腾笼换鸟专项经费10亿元,重点用于盘活工业用地、企业整治提升宿舍型保障性租赁住房、产业园区配套设施、标准厂房建设等。开展职业技能等级新八级制度试点,健全技能岗位等级设置,完善职业技能评价规范,大力培养高技能人才。
迭代升级数智就业应用场景,进一步提升就业创业数字化服务水平,提升基层公共就业服务能力。44.推动数字贸易高质量发展。探索建立省级共性+市县个性积分制度,完善提升农业转移人口常住地基本公共服务,支持区、县(市)出台符合当地财政承受能力的基本公共服务标准。加大粮食种植科技示范力度,建设市级粮油优质高产高效示范区18个。
18.强化制造业发展财政资金保障。组建市农创客导师团队,遴选政策、技术、财务、法务和党务等方面专家,为农创客创新创业开展指导服务。提升城市消费能级,支持推进高品质步行街改造提升和示范智慧商圈创建,持续推进十大夜间经济集聚示范区建设。加快建设10个现代服务业创新发展区,优先推荐现代服务业创新发展区内企业申报国家服务业专项资金。
55.促进特色小镇高质量发展。梯度增加小客车浙A号牌增量指标2万个。
实行混合产业供地,在园区范围内支持以工业为主(工业建筑面积占比不得低于50%)的工业+科研工业+公用设施工业+商服等混合产业用地出让,促进产业融合发展。健全工业用地长期租赁、先租后让、弹性年期出让等供应体系。
2023年,新建农事服务中心9个,启动建设综合示范型未来农场3家、特色提升型未来农场10家。择优认定区域性重点文化扶持项目,单个项目补助最高不超过50万元。28.强化服务业高端人才支撑。将符合条件的服务业领军企业纳入鲲鹏计划培育库,培育认定一批星级总部企业、物流标杆企业等,依法依规给予要素保障支持。聘请全球招商顾问,指导组织招商活动,加强境外招商力度。迭代完善投资赛马激励机制,按季度进行评价激励,对评价排名靠前的区、县(市)在土地指标、财政资金等方面予以激励。
鼓励龙头骨干企业牵头协同创新,组织基础软件、工业软件以及人工智能、大数据、区块链、元宇宙等未来产业领域重大软件产品创新研发。积极争创国家级农业产业园和省级现代农业园区。
61.支持推进幼有善育学有优教。对采用揭榜挂帅择优委托形式实施的重大项目,给予最高1000万元资助。
完善产业基金运作管理机制,强化产业基金直投项目管理,加强相关行业主管部门之间的沟通协调和工作联动,进一步完善产业基金投资尽职免责机制。此外,推进文旅融合发展。
优化推广网络货运企业增值税专用发票代开票模式,方便个体货车司机开具发票。对符合条件的企业,经认定后按年度给予最高50万元的贴息补助。全面推进合格境外有限合伙人(QFLP)试点工作,加快招引国际金融机构。2023年,启动建设省级3条新时代美丽乡村共富示范带项目、第十一批4个历史文化(传统)村落保护利用项目。
深化杭州市科研用物资跨境自由流动试点建设,落实省级新型研发机构在科技成果转化收入分配、进口科教用品免税方面享受省属科研院所同等待遇。加快做地收储进度,为链主企业和产业链核心配套企业预留发展空间。
力争企业债核准150亿元,发行150亿元。积极争取国家资金补助,加快推进钱塘江三级航道整治工程、杭甬运河三级航道整治工程。
13.落实企业自主创新税收政策。其中,用于市属学校、公立医院、文化体育等社会事业建设资金22.77亿元,城市路网、河道、市政、交通等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资金48.05亿元,水利、园林、保障房等建设资金7.48亿元,以及地铁运营补贴、迎亚运地铁恢复道路以奖代补、铁路建设等重大项目资金42.53亿元。
组织市农发集团、杭州供销集团等国有平台,为农创客创新创业提供支持。推进高质量就业,支持就业困难人员、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就业创业,2023年全年城镇新增就业25万人、建成市级高质量就业社区(村)100个。实现交通投资动能转换,加快地铁四期、机场高铁、中环等项目建设。58.持续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。
33.加快文化创意产业发展。59.强化民生政策财政资金保障。
2023年,全力保障重大产业项目新增能耗指标100万吨标准煤以上。32.加快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地建设。
落实首台(套)产品、浙江制造精品、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及企业设备加速折旧等优惠政策。深化一园一主业发展模式,开展全市一园一主业特色产业平台创建工作,引导全市开发区(园区)根据各自产业定位,聚力发展2—3个主导产业,通过做强链主企业、拓展产业空间、推进精准招商、建设创新载体、完善公共服务、用好产业基金等措施,形成谋划一批、推进一批、示范一批的发展格局,构建全市特色产业园区梯度培育体系,加快提升产业平台发展能级,助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。